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酒泉纪检监察网|中共beat365下载地址_365bet备用网_365彩票手机app下载纪律检查委员会|beat365下载地址_365bet备用网_365彩票手机app下载监察委员会
        酒泉纪检监察网> 廉洁文化> 廉洁艺苑> 浏览文章

        画里有话 | 警惕以借为名搞寻租

        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发布时间:2022-05-16 10:48 分享

        漫画/王婵

          近日,江苏省扬州市纪委监委发出该市广陵区原副区长叶浩被“双开”的通报,其中提到其“借用管理服务对象钱款不付利息”。叶浩借钱不付息,享受便利却不付成本,凭的正是手中的公权力,靠职务、地位形成的影响,让被借款者不得、不敢、不好意思收息。

          梳理近年来相关案例,“借”字可谓是屡见不鲜,“借”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。借车、借钱、借房;向老板借、向企业借、向下属借,虽然名义上是“借用”,但实际早就变了味。向有管理和服务关系的对象借用、“长期”“无偿”借用,表面上你情我愿,实际是用手中公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,如不付利息、无偿使用等,是典型的以权谋私,跟叶浩如出一辙。在他们看来,“不就是借点东西、吃点、喝点、玩玩吗,又没有贪污受贿,不是什么大事”。

          殊不知,“借点东西”之类可不是小事,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以借为名谋取私利,不仅容易使原本的清爽关系变味,带坏政治生态、污染营商环境,还极易滋生权钱交易腐败问题。党纪处分条例明确规定,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钱款、住房、车辆等,影响公正执行公务,将视情给予相应处分。此外,党员干部久借不还,或以借为名行非法占有之实,就变成了受贿,不仅违纪,还涉嫌违法犯罪。

          行使公权别夹私念。于公于私,为人为己,有些东西,有些宴请,有些服务,还是不借、不用、不吃的好,千万别因“借”生腐、由“借”变贪,赔上人生、赌上家庭,最终祸到临头悔也迟。(赵客)


        责编:廉政酒泉
        二维码
        13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