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酒泉纪检监察网|中共beat365下载地址_365bet备用网_365彩票手机app下载纪律检查委员会|beat365下载地址_365bet备用网_365彩票手机app下载监察委员会
        酒泉纪检监察网> 廉洁文化> 清风文苑> 浏览文章

        beat365下载地址_365bet备用网_365彩票手机app下载

        来源:甘肃纪检监察网  发布时间:2020-11-21 17:31 分享

        【译文】

        少年的我们向来都看轻离别,以为再会很容易。当我们都到衰暮之年时,就不再像当年离别时那样轻松了。别推辞这杯酒,明日分别后恐怕就很难再次同饮。别后依稀的梦中,不能辨识来看你的道路,又如何安慰我这沉沉的相思之情呢?

        【小识】

        本诗是沈约为送别范岫而作。范岫,字懋宾,济阳考城(今河南民权县)人,博学有才,以品性端正而受到时人称誉。范岫长沈约一岁,二人同受蔡兴宗赏识、推荐,曾同任奉朝请,同任文惠太子萧长懋的东宫属官,同任竟陵王萧子良的属官或文友。相同的出身,相近的年龄和较长的一起工作经历,使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作此诗之时(永明七年(公元489年)前后),沈约为萧子良宾友,年49,范岫任抚军将军司马,年50。当沈约得知范岫要离京出任建威将军、安成内史(太守)时,遂写下这篇惜别之作。

        诗中,沈约并未写离别的时间和地点,也未写借景抒情,而是以平实的叙述和议论,通过少年轻别、老来惜别的对比,将真诚、朴实而深沉的感情叙写出来。少年时生活阅历少,对人生感情的认识不深,所以,“少年不识愁滋味”“少年轻离别”,等同到衰暮之年时,便越来越感到离别的沉重和再会的难期。和少年时代相比,这是鲜明的反差,为此,沈约说,还是喝了这杯酒吧,不要轻看它、拒绝它,离别后,何时才能再次举杯同饮呢?别后那依稀、朦胧的梦中,道路难辨,我又怎么能辗转来看望你呢?言下之意,梦中都道路迷离,何况现实生活中,水阔天长,要来看你那更是绝无可能了。

        应该说,这首诗中,沈约根本就没想着去铺排华丽的辞采,根本没想着去交代离别的琐碎细节,而是只抓两个感情丰富的段落,一个是年少轻别与老年惜别的对比,一个是别后梦中的相思。因为有深厚的情感基础,所以,这两个段落他写得率尔直言、气脉流畅,而且不落俗套,别具一格。沈约曾提出诗歌“三易”的标准:易见事、易识字、易诵读,其实也是整个永明时代的诗歌标准。沈约就是要破除沉重、繁缛、典故繁复的诗风,倡导简洁明快、朗朗上口、珠圆玉润的诗风。沈约还高度认同谢朓“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”的说法,所谓“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”,其实就是珠圆玉润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沈约的这首诗,正是很好地实现了这个诗学理想的。(萧寒)

        茜草 .jpg

               茜草:该品根茎呈结节状,丛生粗细不等的根。根呈圆柱形,略弯曲,无臭,味微苦,久嚼刺舌。凉血,止血,祛瘀,通经,镇咳,祛痰。用于吐血,衄血,崩漏,外伤出血,经闭瘀阻,关节痹痛,跌扑肿痛。现代医学临床研究可以治疗出血性疾患,慢性气管炎,慢性腹泻,风湿性关节炎,治疗软组织损伤,治疗白细胞减少症。主产于河南、陕西、山西等地。


        责编:廉政酒泉
        二维码
        13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