仓慈,字孝仁,三国时期淮南人(今安徽寿春)。曹睿太和(公元228—233年)中,来到遥远的西北边陲,任敦煌太守。
面对“旧大族田地有余,而小民无立锥之土”,强豪权贵逃避赋税,将赋税转嫁在无地或少地农民身上的情况,仓慈决心进行改革,采取措施“抑挫权右,抚恤贫赢”。他将大户多余的田地按人口分给无地贫民,贫民略出一些田价,赋税按田亩和人口分摊。同时,实行曹魏的屯田政策,士兵和屯田客开荒种地,解决了军粮供给问题。他还组织老百姓和士兵大兴水利,短时间内使东汉以来遭到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。 仓慈到任前,敦煌郡已二十多年无太守管理,社会秩序相当混乱。所属各县衙门的案件,都积压在郡治无人处理。仓慈到任后,亲自阅卷,调查处理。在审理案件时,严宽相宜,不滥施刑罚,秉公而断。对有的死罪囚犯,究明事理,让其认罪自新,从宽处理。对民愤极大的强豪恶霸,杀一儆百,社会风气迅速得到好转。